内容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破解停车难呼唤管理精细化 >> 内容详情页破解停车难呼唤管理精细化
发布时间:2016-05-18 阅读:824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交通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重心集中于动态交通,以保障出行的安全、顺畅和高效。因为对车辆停放之类的静态交通重视不足,历史欠账问题较为严重。
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双重约束下,“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凸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这为缓解停车难带来了希望。
静态交通面临困境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数量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停车供需矛盾尖锐,特别是商业、住宅小区、医院和学校周边等重点地区尤为严重。停车问题不仅是民生热点,也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难点。
除了“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城市停车管理中还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不到位、停车违法处罚类型单一、停车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管理困境。城市停车问题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考验着政府管理能力和管理智慧。
城市停车管理部门应当努力推动对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同步协调管理,可以从停车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入手,加大管理手段的创新,逐步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五招齐下或见效
在行政管理手段方面,城市管理部门要运用规划和审批等行政手段向社会明确停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必要时辅以“有位购车”和新建建筑物停车泊位配置要求等行政手段加以实现;二是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要充分发掘散落于城市各处的公有停车场资源,达到物尽其用;三是路内停车泊位作为补充;四是完善停车市场准入制度,降低停车设施投资建设的准入标准,简化停车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
在技术管理手段方面,要在坚持做好日常技术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交通管理效能。完善路内停车管理设施设置;加强重点区域停车交通组织;推行“错峰停车”“潮汐式停车”等新模式;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经济管理手段方面,要做到“以市场化手段促建设,以经济手段控需求”。就是要开放和减少停车场建设领域的行政干预,鼓励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停车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来调控停车供需矛盾,促进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法制管理手段方面,就是要做到“以法律化手段保秩序”。出台停车管理政策法规,规范和监督停车执法;注意科学论证、广集民意、分步实施;加大路面执勤警力的流动范围和巡逻频率,严格查处违法停车行为。
要鼓励停车管理社区自治。要鼓励社区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停车事务,使社区停车利益纠葛问题在基层得到协商解决。
新技术助解老问题
在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和大数据技术兴起的背景下,停车管理主体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停车泊位基础信息库的建立和运用,摸清停车泊位的类型、数量、位置和运营性质等基础信息,为实现停车服务于管理平台建设、对接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以及日后出台停车泊位证制度夯实基础。
总之,解决好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不是简单地沿用以往增供给、抑需求等办法,而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创新城市停车管理的体制,积极适应城市管理体制变革、信息技术应用深化和共享经济兴起的新形势,提高交通管理效能。